——用户导向、坦诚直接、拥抱变化、持续改进——
今日农历九月九日,为传统的重阳节。
01 今日重阳节
古老的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、九月九、九日。
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,与除夕、清明节、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。
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。
“重阳节”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。据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载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
重阳节,又称重九节、晒秋节、“踏秋”,中国传统节日。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、登高远眺、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活动。
02 登高怀远
看花带酒上高山,满目秋光浮生闲。
重阳节一直有登高的习俗。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登高怀远,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。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东晋时,有著名的“龙山落帽”故事。
青山绿水,红叶白云。秋日的大好风景,尽在眼前。登高赏秋,居高思危。在秋高气爽、天高云淡、满山红叶的重阳节登高还可以赏秋,“九九艳阳天”,饱览美景的同时活动身体,呼吸新鲜空气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03 赏秋晒秋,田园丰收
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,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“晒秋”特色。
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
04 赏菊戴菊,悠然见南山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中国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菊花又有个和重阳节极相称的名字,叫做寿客。生长于中土,已有三千多年。看过了魏晋风度,识得了盛唐繁华,见证了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情怀,也得到过黄巢“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”的青睐,世事变迁本来无常,风土习俗却依旧年年热闹。
赏菊的同时簪菊,把菊花插在头上鬓边,晚唐杜牧诗云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壸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
重阳节,已到深秋。凌霜怒放的花,是不甘沉寂的生命所发出的灿烂呼唤。哪怕最鲜妍的光景已经过去,哪怕最明亮的春夏已然溜走,哪怕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总是留不住,中年和老年的岁月里,也自有它傲人的光华。活得精彩是生命的态度,年龄从来不能设定任何限度。
05 饮菊花酒,延年益寿
菊花是消暑退火的中药,长服可以延年益寿,所以有“长寿花”“延龄客”的别称,“菊能轻身益气,令人久寿”。《千金方》:“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,能去头风(偏头痛)、明眼目。”
晋代葛洪《抱朴子》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。重阳佳节饮菊花酒,是中国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古代酿制菊花酒有两种方法:一种是在菊花盛开时,连茎叶采下,泡在米酒或麦酒中,把酒坛密封存放到次年重阳节时,开坛饮用;一种是在九月九日时摘下菊花晒干,用糯米一斗蒸熟制米酒,配上五两菊花末泡制而成,贮放一年后饮用。
晋代文人陶渊明在《九日闲居》诗序文中说:“余闲居,爱重九之名。秋菊盈园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华,寄怀于言”。《饮酒》诗里说,“秋菊有佳色,浥露掇其英;从此忘忧物,遣我远世情……”这里同时提到菊花酒。魏晋时期有了赏菊、饮酒的习俗。
点赞次数:6781次
2018.02.23 10:30:26
2018.02.22 14:30:13
2018.02.21 17:45:58
2018.02.20 16:45:15
2018.02.19 14:35:03
2018.02.16 17:20:29
2018.02.15 14:50:11
2018.02.14 13:40:57
2018.02.13 17:30:49
2018.02.12 11:40:03
2018.02.09 16:20:25
2018.02.08 14:40:33
2018.02.07 11:25:15
2018.02.06 13:20:18
2018.02.05 12:20:32
2018.02.02 13:55:57
2018.02.01 11:45:44
2018.01.31 11:55:38
2018.01.29 10:45:49
2018.01.26 11:35:27